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08-06 19:25:18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集合五篇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集合五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教学实习报告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1

从 1990 年起,我系作为南京大学首批教改试点单位,在本科教学中率先提出并施行“ 3+0.5+0.5 ”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对 4 年制本科生,首先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实习报告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然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最后再用半年时间进行一些课程的补充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完成 4 年制本科教育。在“ 3+0.5+0.5 ”模式中,学生教学实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990 年至 1998 年,我系共有 226 位本科生参加实习,实习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为推动我系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了解和熟悉机关运行。对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近几年来,我系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政府机关,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习报告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 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实习报告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 1 、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 1~2 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一)实习的时间安排教学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经过了一次调整。

1995 年以前,严格按照 3+0.5+0.5 模式要求,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后来发现这段时间与学生日益强烈的考研兴趣相冲突,尤其是在取消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后,它还与各地人才市场的时间安排相冲突,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后,调整为三年级下学期。一方面,该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会发觉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有一段时间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系里可利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某些课程的设置与调整,以满足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及找工作的需要。

3 、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实习报告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详见有关附表) 4 、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单位的工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在每次实习欢送会上,都出现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而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欢迎我系以后能继续向该单位派出实习学生。(四) 教学实习的经验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系的教学实习经过多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系领导到任课教师对此都十分重视并予以必要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前便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习的组织工作周密细致,日常管理及时而有效,对存在问题能迅速指导与解决。实践证明,教学实习适应本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实际效果看, 3+0.5+0.5 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实习,熟悉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课堂教学工作常规,适应相应的教学工作。

2.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中学学班主任工作,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3.通过实习使自己能将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培养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三、实习的方法:

(一)教学实习:

课堂讲语文课8节。

1.听课:认真听好课,做好听课记录。

2.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参考有关教学参考资料,要根据班级情况确定教学方案。

3.试教:备好课后,认真熟悉教材,请指导老师听试教并指导。

4.上课:上课严肃认真,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主动征求指导教师的意 ……此处隐藏3791个字……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五、实习的体会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 篇5

从 1990 年起,我系作为南京大学首批教改试点单位,在本科教学中率先提出并施行“ 3+0.5+0.5 ”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对 4 年制本科生,首先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实习报告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然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最后再用半年时间进行一些课程的补充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完成 4 年制本科教育。在“ 3+0.5+0.5 ”模式中,学生教学实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990 年至 1998 年,我系共有 226 位本科生参加实习,实习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为推动我系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了解和熟悉机关运行。对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近几年来,我系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政府机关,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习报告实践,了解实际的行政管理运作状况,熟悉机关管理的基本节,实际体会一般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 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实习报告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 1 、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 1~2 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实习的时间安排教学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经过了一次调整。

1995 年以前,严格按照 3+0.5+0.5 模式要求,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后来发现这段时间与学生日益强烈的考研兴趣相冲突,尤其是在取消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后,它还与各地人才市场的时间安排相冲突,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后,调整为三年级下学期。一方面,该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会发觉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有一段时间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系里可利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某些课程的设置与调整,以满足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及找工作的需要。

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实习报告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详见有关附表)

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单位的工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在每次实习欢送会上,都出现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而几乎所有单位都表示,欢迎我系以后能继续向该单位派出实习学生。

教学实习的经验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系的教学实习经过多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系领导到任课教师对此都十分重视并予以必要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前便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习的组织工作周密细致,日常管理及时而有效,对存在问题能迅速指导与解决。实践证明,教学实习适应本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它作为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实际效果看, 3+0.5+0.5 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