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8:52:40
《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称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称象》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特殊的朋友,它是——

(多媒体出示图片,)生齐答:大象。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头大象吗?

生1: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生2: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生3: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

生4:大象的鼻子像一根管子。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大的象,老师特别想知道它有多重,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经过些许的沉思,部分学生纷纷举手。)

生:可以称一称。

师:怎样称呢?

生1:用地磅称一称。

生2:可以利用起重机称。

……

师:大家的办法都很棒,不费工夫就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可是在1700多年前,没有地磅、起重机,该怎么办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

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

(生开始自读课文,师来回巡视,帮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生:故事发生在古时候,有曹操、曹冲、官员们。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当时称象的录像,看看曹冲和官员们分别是怎样称象的?

(多媒体放映录象,之后生争先恐后,抢着举手。)

生1:官员中有的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生2: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当秤杆。

师:你同意这种做法吗?

生1:不同意。把大象宰了,大象就死了,多可惜呀。

生2:做一杆大秤也不行,哪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

师:曹操同意吗?你从哪知道的?

(生纷纷埋头读书,寻求答案。)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他不同意。

师:你能给老师演一演“直摇头”吗 ?

(生上台表演。之后师有意只摇一下头,问学生对不对,接着请同学一起演“直摇头”。)

师:曹冲又是如何称象的呢?

1、同桌互读第4段,然后师指名范读,大家评价朗读效果,接着让学生在每句话的前面标出序号,为下面弄清曹冲称象的过程做铺垫。

2、男、女生分组逐句朗读,师随机总结并板书称象的步骤:

赶象上船,画下记号;赶象下船,装上石头;

搬下石头,称其重量;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一起愉快地朗读第5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

(多媒体放映曹冲称象的片段。)

师:你喜欢曹冲吗?面对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的图片,激发说话的欲望。)

生1:曹冲你真棒。

生2:你解决了大臣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太聪明了。

生3:你爱动脑,爱思考,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改进方法,鼓励创新

师:下课前,老师有一份礼物要赠送给大家,谁来替大家代领一下?

(生跃跃欲试,你争我抢。)

师挑选三位健壮的男生上台领“奖”——搬三块石砖。

师: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师太重了。

生2:累死我了。

生3:有点搬不动。

师:三块砖头就把大家累成这样,试想如果让大家搬与大象一样重的石头会如何?

生1:我可不想搬。

生2:非累死我不可。

……

师:所以老师认为曹冲的方法需要改进一下,你认为呢?

(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见此情景,师建议小组讨论。)

生1:古时候有很多战马,我们可以把石头换成马,能省很多力气。

生2:马还得赶上赶下,浪费时间,不如用人代替石头,省时又省力。

至此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的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以示认可,我想、:这就是智慧的火花,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完美的办法。

反思: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向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让学生面对曹冲的画像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说一说等,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困惑:

本节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这类课文是我最大的困惑。

《称象》教学反思2

最近,我准备了《称象》一课为教研课,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二年级孩子的主 ……此处隐藏9583个字……故事。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可以说是本册书最长的一篇课文了,所以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始终以读来贯穿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把识字和朗读作为重点,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使用的是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考虑到孩子已经快升上二年级,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把部分识字任务交给了孩子们,让同桌一起去解决,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字,提高了识字效率。朗读方面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第一课时要求孩子在掌握了生字的情况下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故事,能明白对方在讲些什么。第二课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内化语言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同桌互相识字

考虑到课文比较长,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难,那么我就尝试着让同桌一起来学习生字。当然在孩子们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任务,并且给的任务不要太多。特别在指读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学得很认真,都想把全部的生字读对,所以他们在各自拼读的时候就读得很认真,尽量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老师再通过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读和认,那么识字教学就会显得很轻松。

2.句式训练“一边……一边……”的处理

经过两次的试教,我发现如果这个句式训练放在第二课时,会让人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流畅。所以我尝试着把这个训练放在了第一课时,在让孩子读句子的时候,我特意设计了一句“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从这个句子的朗读引导到句式训练,过程很自然,也不会突然打断学生的思路。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结合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第四自然段,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尝试了以读代讲,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孩子知道称象的过程是什么,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整个称象的过程讲给你的同学听。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4.对比法教学让课堂更灵活

前面的两次试教,我都是顺着课文的段落来讲,先讲官员们的办法,再讲曹冲的办法,结果发现这样处理的话就不能很好地落实第三个目标,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曹冲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有了对比就不同了,所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让他们找一找在场所有的人都想了什么办法,这样处理既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官员们的办法不好又可以让学生看出曹冲的聪明。

5.关于指导朗读的思考

在落实第三自然段朗读时,虽然我有分角色朗读,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自然,能用口语化的口吻把对话读出来就没有引导到位。

每一次的反思都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楚自己,让我们以后越走越远。

《称象》教学反思14

我精心设计了“我会认,我会学,我会读,我会背,我会演,我会创”等教学环节。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学习的信心。

我在我会认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在班级中介绍给其他同学。在我会学的环节中,让学生享有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培养良好的读记习惯和审美能力。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碰到不理解的问题时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把提问权和解释权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组内互相交流,互解疑难,实在解决不了的,在班内提出,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是教语文学语文的根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通过引读,评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形式的大面积的朗读,学生从读通读懂课文过渡到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受到熏陶,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本课我会创的环节中,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还有哪些称象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求创新。从而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称象》教学反思15

在本次语文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称象》这个课题。在反复阅读文本和查阅资料后,我发现本课主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生字的识记,一是掌握曹冲称象的步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识字量少,这篇课文又是在教材的后几个单元选择的,前面应该认识的生字和掌握的学习方法都被跳跃而过,而且两课时的内容要在一课时解决,时间上比较紧迫,难度很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几易其稿,直到临比赛又对教案做了调整。最后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深深的松了一口气,我没有拖堂。这次我挑战了低年级教学,效果基本令我满意。

识字教学环节,是我最头痛的。本课生字数量多,字形复杂,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比较少,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是这节课我要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临上课前我又改变了思路,把对生字的常规识记改为一下全部呈现,直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生字,还有那些生字存在识记困难。从而直奔难点,从难处下手,节约时间。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这一设计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在这课的阅读教学来看,指导学生掌握曹冲所述称象办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让学生当我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叙述中我先来演示曹冲所说的方法;看完演示后,我又要求学生仿照我的样子,用“先……再……然后”来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曹冲称象这一部分内容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演的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请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模拟曹操和小伙伴的不同身份来夸一夸曹冲,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并自己体会到曹冲给他们带来的启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呈现。

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心去准备,但每一节课结束后又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遗憾,这或许就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吧!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课堂效果也还可以。但是本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是我最大的困惑。愿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把课上得更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乐!

《《称象》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